- 注册
- 2007-11-29
- 帖子
- 365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1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2-11/25/content_7145597.htm
电白县那霍镇塘边村“摆摊姐”曾亚文捐出1000元引发助教热潮
单亲妈妈为教育慷慨解囊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曾亚文家有一半的面积都堆满了纸盒,她要等到过年涨价时才卖掉。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一个中年丧偶的女人,靠摆水果摊养活一家六口,她住在不到30平米的出租房里,孩子们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家中只有一个电饭锅,全家五年来没有吃过一次炒菜。但在不久前,她一次就捐了1000元钱给当地办教育――她叫曾亚文,电白县那霍镇塘边村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
地处偏远的电白县那霍镇正在创建“教育强镇”,为动员全社会支持教育,政府在全镇进行募捐,考虑到曾亚文的家境,募捐时工作人员并没有通知曾亚文,但她获知消息后执意要来。在募捐现场,面对工作人员善意的劝阻,她哭了,“没有政府的帮忙,我们家就过不到今天,孩子就上不了学。这钱,我一定要捐!”这1000元,可能是她淡季几个月的收入。
曾亚文的事迹在当地引起轰动,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摆摊姐”,在她的感召下,一些外出务工的人专门赶回来捐款,这个贫困镇的居民也纷纷解囊,至今已筹集到150余万元。
不给水果洒水,因为“水会压称”
正午太阳很大,记者问她为何不给水果洒点水时,她回答:“有水会压称。我洗干净后就不能再喷水,我的水果摊是政府免费给的,大家也都这么帮衬我,我不能骗人。”
晚秋的街头已经寒意料峭。不到6点,曾亚文和她的小三轮出现在沙琅镇的中心市场。在微亮的晨光下,曾亚文迅速挑选好当日要卖的水果,熟练地装箱,上货,动作麻利。往常她会马上骑着车回到水果摊,但几天前车胎坏了,又没有时间修,为了赶在7点之前摆摊,她不得不抓着车把,咬牙用力推车近十公里,回到那霍镇的摊位,迎接匆忙上学、上班的人群,这是一天中的第一顿销售旺点。
中午1点多,她吃下当日的第一餐:白粥和咸菜,铁饭盒周围有些锈迹,装在红色塑料袋里送来,那是在家做的。有时她刚吃两口便会有客来,午餐便被搁下,等她忙完,白粥已几近凝固。五年了,她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完整的午餐。
绵长的下午过去,随着周围学校放学铃声的敲响,她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便到来了,那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正午太阳很大,记者问她为何不给水果洒点水时,她回答:“有水会压称。我洗干净后就不能再喷水,我的水果摊是政府免费给的,大家也都这么帮衬我,我不能骗人。”“她的水果特别新鲜,”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也诚实,我们就爱买她的东西。”
曾亚文掀开水果,摊位是一张木板。她告诉记者,到了春节期间,那就是她的床,“春节生意最好,我得整晚守着。”五年了,她就在这张木板上度过除夕夜。“每年赚钱就靠那几天了,春节不加把劲卖,就赚不了多少了。”几个孩子也会到水果摊上轮流帮忙。
土坯房里的好媳妇,嘘寒问暖关心婆婆
在婆婆眼中,媳妇非常优秀,“她已经这么辛苦,却从来没忘记问候我,经常嘘寒问暖关心我。”
曾亚文是哭着离开那霍农村老家的。七年前丈夫心脏病突发,四下举债治病后仍于两年后不治身亡。家中困窘一日胜过一日,几乎没米下锅。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炒菜都没有油了,二女儿只好跑到奶奶家,问“奶奶能不能给我的菜里放点油?”曾亚文被迫离开,到镇上摆摊养家。老家留下的土坯房由于无人照顾,在风吹雨打中倒塌了,记者来到现场时,只看到前面兀立着一面土墙,后面全塌了,一院都是废墟。
一见到倒塌的老屋,一直和我们有说有笑的曾亚文面色便凝重起来,她一声不吭,细细摸着颓圮的残垣断壁,像是寻找曾经生活的痕迹。房梁横横竖竖地堆在土砖里,废墟上已经长出杂草。墙面左上角有一块蓝色门牌,上面写着:那霍镇塘边村21号。
她向记者介绍这栋老屋,“这是客厅,这是和堂叔一起用的房厅……”不时背过身去,擦去眼角的泪水。
曾亚文的婆婆陈阿婆很心疼这个好媳妇,儿子患病去世,媳妇一个人拉扯着五个小孩,实在是太艰难了。她自己也主动从媳妇家搬去了二儿子家。“我也很难,想帮也没得帮。”二儿子外出打工了,陈阿婆现在一个人住,靠着一亩三分田勉强度日。曾亚文一家的苦,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媳妇一心一意想把孩子带大,从来没想过再嫁,真不容易呐。”在婆婆眼中,媳妇非常孝顺,“她已经这么辛苦,却从来没忘记问候我,经常嘘寒问暖关心我,不时给我拿水果。”
“人穷不能志短,吃苦也不能忘感恩”
“人穷不能志短,吃得苦点也不能忘了感恩”。摆摊五年,曾亚文硬是还掉了五万元欠款。
曾亚文现在只希望赶快把孩子们拉扯大,有书读,今后可以过上稍微好一些的日子。当记者问她,“你为什么不将那捐款来买个炒锅呢?”她笑笑,“乌鸦也知道反哺,羊羔也知道跪乳,人穷不志短,吃得苦点也不能忘了感恩。那一点钱也只能表示一下我的心意,我现在有政府低保,孩子读书也不要钱,知足啦!”她认为,给教育捐款是积善行德的事,自己书读得少,不能让孩子们再吃没文化的亏。
虽然人家从来没催过,摆摊五年,曾亚文硬是还掉了丈夫去世时欠下的五万元欠款,还有两万元的债要慢慢还。“这些债像石头压在我胸口上,人家也不容易,不能不讲信用。还完了我心里就轻松了!”
自强,诚信,感恩,母亲的这些品质深深地影响到她的孩子们。那霍镇进行“教育强镇”募捐活动时,首先是孩子们都告诉她:“妈妈,去捐吧,我们受别人帮助这么多,要回报别人。”
大女儿下班回家就做饭照顾弟弟,二女儿在高州二中上高三,三女儿和四女儿都在电白那霍中学,三个女儿成绩都十分优异。
曾经教过二女儿刘文玉的那霍镇中心小学校长梁旭军对她赞不绝口:“这孩子太懂事了!我教她那么多年,从来没听她诉过苦。”梁旭军清晰记得这个瘦小女孩,当时是班长,品学兼优,一直都是班上前几名。梁校长告诉记者,他曾想送些作业本给刘文玉,但她从来没接受过,总是说:“老师,我有!”“她哪有啊:一个本子她先用铅笔写,擦掉之后再写。写到后来没办法擦了就换圆珠笔,再换钢笔,每一页纸都被不同颜色的笔填得密密麻麻,像一堵透不过风的墙。”讲到这里,梁旭军不禁落泪。
平日,几个女儿帮弟弟洗澡,洗衣,再做饭。到晚上10点,便会去摊位帮母亲收摊。
“我的孩子在我忙的时候还帮我卖水果,从来不抱怨,更不会觉得丢脸。”
曾亚文觉得自己对不起子女,帮忙生意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也没给他们幸福的生活。但孩子们觉得,妈妈还在,便是幸福。刘晓玉说,她感到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母亲生病的时候,几姐妹茫然无措,不知道生活怎么过,“就像天塌了下来。”记者问:“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们说,“妈妈别生病。”
傍晚,记者准备离开的时候,曾亚文抽空从外面买来一颗白菜,那是他们家晚餐的菜,是趁着隔壁菜市场收摊时便宜买的,煮好后,5个人吃,一如平常。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项仙君
实习生 张明萌
电白县那霍镇塘边村“摆摊姐”曾亚文捐出1000元引发助教热潮
单亲妈妈为教育慷慨解囊
曾亚文家有一半的面积都堆满了纸盒,她要等到过年涨价时才卖掉。
一个中年丧偶的女人,靠摆水果摊养活一家六口,她住在不到30平米的出租房里,孩子们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家中只有一个电饭锅,全家五年来没有吃过一次炒菜。但在不久前,她一次就捐了1000元钱给当地办教育――她叫曾亚文,电白县那霍镇塘边村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
地处偏远的电白县那霍镇正在创建“教育强镇”,为动员全社会支持教育,政府在全镇进行募捐,考虑到曾亚文的家境,募捐时工作人员并没有通知曾亚文,但她获知消息后执意要来。在募捐现场,面对工作人员善意的劝阻,她哭了,“没有政府的帮忙,我们家就过不到今天,孩子就上不了学。这钱,我一定要捐!”这1000元,可能是她淡季几个月的收入。
曾亚文的事迹在当地引起轰动,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摆摊姐”,在她的感召下,一些外出务工的人专门赶回来捐款,这个贫困镇的居民也纷纷解囊,至今已筹集到150余万元。
不给水果洒水,因为“水会压称”
正午太阳很大,记者问她为何不给水果洒点水时,她回答:“有水会压称。我洗干净后就不能再喷水,我的水果摊是政府免费给的,大家也都这么帮衬我,我不能骗人。”
晚秋的街头已经寒意料峭。不到6点,曾亚文和她的小三轮出现在沙琅镇的中心市场。在微亮的晨光下,曾亚文迅速挑选好当日要卖的水果,熟练地装箱,上货,动作麻利。往常她会马上骑着车回到水果摊,但几天前车胎坏了,又没有时间修,为了赶在7点之前摆摊,她不得不抓着车把,咬牙用力推车近十公里,回到那霍镇的摊位,迎接匆忙上学、上班的人群,这是一天中的第一顿销售旺点。
中午1点多,她吃下当日的第一餐:白粥和咸菜,铁饭盒周围有些锈迹,装在红色塑料袋里送来,那是在家做的。有时她刚吃两口便会有客来,午餐便被搁下,等她忙完,白粥已几近凝固。五年了,她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完整的午餐。
绵长的下午过去,随着周围学校放学铃声的敲响,她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便到来了,那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正午太阳很大,记者问她为何不给水果洒点水时,她回答:“有水会压称。我洗干净后就不能再喷水,我的水果摊是政府免费给的,大家也都这么帮衬我,我不能骗人。”“她的水果特别新鲜,”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也诚实,我们就爱买她的东西。”
曾亚文掀开水果,摊位是一张木板。她告诉记者,到了春节期间,那就是她的床,“春节生意最好,我得整晚守着。”五年了,她就在这张木板上度过除夕夜。“每年赚钱就靠那几天了,春节不加把劲卖,就赚不了多少了。”几个孩子也会到水果摊上轮流帮忙。
土坯房里的好媳妇,嘘寒问暖关心婆婆
在婆婆眼中,媳妇非常优秀,“她已经这么辛苦,却从来没忘记问候我,经常嘘寒问暖关心我。”
曾亚文是哭着离开那霍农村老家的。七年前丈夫心脏病突发,四下举债治病后仍于两年后不治身亡。家中困窘一日胜过一日,几乎没米下锅。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炒菜都没有油了,二女儿只好跑到奶奶家,问“奶奶能不能给我的菜里放点油?”曾亚文被迫离开,到镇上摆摊养家。老家留下的土坯房由于无人照顾,在风吹雨打中倒塌了,记者来到现场时,只看到前面兀立着一面土墙,后面全塌了,一院都是废墟。
一见到倒塌的老屋,一直和我们有说有笑的曾亚文面色便凝重起来,她一声不吭,细细摸着颓圮的残垣断壁,像是寻找曾经生活的痕迹。房梁横横竖竖地堆在土砖里,废墟上已经长出杂草。墙面左上角有一块蓝色门牌,上面写着:那霍镇塘边村21号。
她向记者介绍这栋老屋,“这是客厅,这是和堂叔一起用的房厅……”不时背过身去,擦去眼角的泪水。
曾亚文的婆婆陈阿婆很心疼这个好媳妇,儿子患病去世,媳妇一个人拉扯着五个小孩,实在是太艰难了。她自己也主动从媳妇家搬去了二儿子家。“我也很难,想帮也没得帮。”二儿子外出打工了,陈阿婆现在一个人住,靠着一亩三分田勉强度日。曾亚文一家的苦,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媳妇一心一意想把孩子带大,从来没想过再嫁,真不容易呐。”在婆婆眼中,媳妇非常孝顺,“她已经这么辛苦,却从来没忘记问候我,经常嘘寒问暖关心我,不时给我拿水果。”
“人穷不能志短,吃苦也不能忘感恩”
“人穷不能志短,吃得苦点也不能忘了感恩”。摆摊五年,曾亚文硬是还掉了五万元欠款。
曾亚文现在只希望赶快把孩子们拉扯大,有书读,今后可以过上稍微好一些的日子。当记者问她,“你为什么不将那捐款来买个炒锅呢?”她笑笑,“乌鸦也知道反哺,羊羔也知道跪乳,人穷不志短,吃得苦点也不能忘了感恩。那一点钱也只能表示一下我的心意,我现在有政府低保,孩子读书也不要钱,知足啦!”她认为,给教育捐款是积善行德的事,自己书读得少,不能让孩子们再吃没文化的亏。
虽然人家从来没催过,摆摊五年,曾亚文硬是还掉了丈夫去世时欠下的五万元欠款,还有两万元的债要慢慢还。“这些债像石头压在我胸口上,人家也不容易,不能不讲信用。还完了我心里就轻松了!”
自强,诚信,感恩,母亲的这些品质深深地影响到她的孩子们。那霍镇进行“教育强镇”募捐活动时,首先是孩子们都告诉她:“妈妈,去捐吧,我们受别人帮助这么多,要回报别人。”
大女儿下班回家就做饭照顾弟弟,二女儿在高州二中上高三,三女儿和四女儿都在电白那霍中学,三个女儿成绩都十分优异。
曾经教过二女儿刘文玉的那霍镇中心小学校长梁旭军对她赞不绝口:“这孩子太懂事了!我教她那么多年,从来没听她诉过苦。”梁旭军清晰记得这个瘦小女孩,当时是班长,品学兼优,一直都是班上前几名。梁校长告诉记者,他曾想送些作业本给刘文玉,但她从来没接受过,总是说:“老师,我有!”“她哪有啊:一个本子她先用铅笔写,擦掉之后再写。写到后来没办法擦了就换圆珠笔,再换钢笔,每一页纸都被不同颜色的笔填得密密麻麻,像一堵透不过风的墙。”讲到这里,梁旭军不禁落泪。
平日,几个女儿帮弟弟洗澡,洗衣,再做饭。到晚上10点,便会去摊位帮母亲收摊。
“我的孩子在我忙的时候还帮我卖水果,从来不抱怨,更不会觉得丢脸。”
曾亚文觉得自己对不起子女,帮忙生意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也没给他们幸福的生活。但孩子们觉得,妈妈还在,便是幸福。刘晓玉说,她感到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母亲生病的时候,几姐妹茫然无措,不知道生活怎么过,“就像天塌了下来。”记者问:“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们说,“妈妈别生病。”
傍晚,记者准备离开的时候,曾亚文抽空从外面买来一颗白菜,那是他们家晚餐的菜,是趁着隔壁菜市场收摊时便宜买的,煮好后,5个人吃,一如平常。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项仙君
实习生 张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