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电白论坛八周年征文比赛 (2人在浏览)

tianya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4-23
帖子
6,195
反馈评分
407
点数
191
性别
如这篇拙文参赛能入奖,那么我想得到一本《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张爱玲的

倾城往事》





我是穷人,对于自己来说,“有时需要的东西很少满眼青山秀水即可。”
----tianya




清远之旅



一、笔架山位于清远市清城区近郊,山脚下是一片片的田地、农家楼房,一条

蜿蜒而上的水泥公路直通笔架山的风景区“笔架山旅游区”

牌坊。旅游区内举目尽是松林,松林掩映着一座座接待游客的西式别墅,对于我这位穷鬼

来说,那是近在眼前,又好像是远在天边的另一个世界。别墅群后面是滋润万物的笔架河

源头-----一条终年涌出泉水的山涧,其实在笔架山,类似的溪泉遍布笔架山山脉,一条条


溪流成长了万物,孕育出了自然界中最悦目的绿色…..


下列图片均拍自笔架山



[attachmentid=293170]



[attachmentid=293171]

与我结伴而行的来自广州某所高校的2个学生,此刻他们上笔架山山去漂流


[attachmentid=293172]


[attachmentid=293173]
山上的松树


[attachmentid=293174]

笔架山峡谷


[attachmentid=293175]
从高处看山溪


[attachmentid=293176]
笔架山的U型盘山公路,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attachmentid=293177]
久在闹市,耳边听到的是令人心烦的噪音。笔架山:林深人稀鸟相呼,阵阵悦耳的鸟音从四处飘来。。。。。。


[attachmentid=293178]
笔架山的溪水日夜流淌,水质清澈,卫生干净,可直接挑回去煲汤


[attachmentid=293180]
笔架山的溪流

[attachmentid=293181]

[attachmentid=293182]


(待续)
 
QUOTE(小云和小吉 @ 2012年04月13日 Friday, 01:11 AM)
还有后文吧?
[snapback]3346822[/snapback]​



----------------------------------------------------------------------------------------------

还有一批照片待明天上传
 
QUOTE(tianya @ 2012年04月12日 Thursday, 11:42 PM)
如这篇拙文参赛能入奖,那么我想得到一本《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张爱玲的

倾城往事》

我是穷人,对于自己来说,“有时需要的东西很少满眼青山秀水即可。”
----tianya


清远之旅
一、笔架山位于清远市清城区近郊,山脚下是一片片的田地、农家楼房,一条

蜿蜒而上的水泥公路直通笔架山的风景区“笔架山旅游区”

牌坊。旅游区内举目尽是松林,松林掩映着一座座接待游客的西式别墅,对于我这位穷鬼

来说,那是近在眼前,又好像是远在天边的另一个世界。别墅群后面是滋润万物的笔架河

源头-----一条终年涌出泉水的山涧,其实在笔架山,类似的溪泉遍布笔架山山脉,一条条
溪流成长了万物,孕育出了自然界中最悦目的绿色…..
下列图片均拍自笔架山

[attachmentid=293170]
[attachmentid=293171]

与我结伴而行的来自广州某所高校的2个学生,此刻他们上笔架山山去漂流
[attachmentid=293172]
[attachmentid=293173]
山上的松树
[attachmentid=293174]

笔架山峡谷
[attachmentid=293175]
从高处看山溪
[attachmentid=293176]
笔架山的U型盘山公路,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attachmentid=293177]
久在闹市,耳边听到的是令人心烦的噪音。笔架山:林深人稀鸟相呼,阵阵悦耳的鸟音从四处飘来。。。。。。
[attachmentid=293178]
笔架山的溪水日夜流淌,水质清澈,卫生干净,可直接挑回去煲汤
[attachmentid=293180]
笔架山的溪流

[attachmentid=293181]

[attachmentid=293182]
(待续)

[snapback]3346804[/snapback]​
 
[attachmentid=293188]

笔架山的山泉

[attachmentid=293189]

笔架山草木繁盛,泉水纯净,可不经消毒直接饮用。图为一对青年男女夫妇在装山泉。

[attachmentid=293190]

他(她)们把泉水放到小车上

[attachmentid=293191]
跟随年轻的父母上山取水的女孩子,左边那位男的是她父亲。她爸爸告诉我,他做装修生意,在清远市区有多处房产。

[attachmentid=293192]
厚道的清远老板请我喝山泉
 
[attachmentid=293194]
[attachmentid=293195]
[attachmentid=293196]

在笔架山的不时见到骑自行车的中学生

[attachmentid=293197]
笔架山的一条蜿蜒峡谷,西高东低
[attachmentid=293198]


[attachmentid=293199]

[attachmentid=293200]

[attachmentid=293201]
清远中学生假日结伴骑车上笔架山
 
笔架山,丰富的草被和水源,茂密的森林、“绿阴冉冉遍天涯”,那儿是野

生动物的天堂,各种大小野鸟和野猪不时出没于密林中,野猪


[attachmentid=293203]

[attachmentid=293204]
[attachmentid=293205]

[attachmentid=293206]

[attachmentid=293207]

[attachmentid=293209]

[attachmentid=293210]
[attachmentid=293211]

[attachmentid=293213]

[attachmentid=293214]

[attachmentid=293212]


笔架山部分完。(待续)
 
QUOTE(广州卖手机大哥 @ 2012年04月13日 Friday, 01:17 PM)
好…
[snapback]3347070[/snapback]​



-------------------------------------------------------------------------------------------------

在旅途中大路走不尽小路行不完,但是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无限的风光、就

有听不完的故事。下面拍到的图片系关于一座大屋的历史传闻 .......
 
图文并茂,娓娓道来,身临其境!
赞!
 
QUOTE(byronroy @ 2012年04月13日 Friday, 10:26 PM)
图文并茂,娓娓道来,身临其境!
赞!
[snapback]3347249[/snapback]​



--------------------------------------------------------------------------------------------


感谢byronroy网友浏览我的图片资料。byronroy兄的友情、爱心、同情心

是我记忆里最美好的片段之一。
 
QUOTE(byronroy @ 2012年04月13日 Friday, 10:26 PM)
图文并茂,娓娓道来,身临其境!
赞!
[snapback]3347249[/snapback]​







感谢byronroy网友浏览我的图片资料。byronroy兄的友

情、爱心、同情心是我也应该是许多网友记忆里最美好的片段之一。
 
清远之旅




二、九厅十八井


广东北江像所有江河一样蜿蜒曲折,两岸草木繁茂,景色秀丽,朝宗于海。在北江流域清

远段石角镇马头石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古民居----九厅十八井。

2012年4月4日上午,平生好奇古的我从清远市好登来酒店乘坐公交车前往那里探幽寻

胜。关于九厅十八井的历史传闻,我从“清远地带”原文转载网友紫语的佳作一篇,让网

友结合我的照片了解这座古民居的过去



人文历史-----九厅十八井


紫语/文

“九厅十八井”是清城区石角镇马头石村的一处古民居建筑遗址。这座古宅院始建于清

嘉庆二年(1797年),占地5724平方米,坐北朝南,呈准正方形,历来人称“大屋”,

亦是马头石大屋村的前身。说起的它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 “大屋”的创建者叫

钟声亮,(据族谱记载,钟氏原籍潮州,乾隆年间迁至清远,后定居石角马头石)。钟声

亮子承父业,以耕耘、烧炭为生;其弟钟声明,兄弟俩成家后各立门户,分家时,父亲钟

子奇考虑到长子家境较幼子充裕,就把一头小黄牛分给长子,家中的大水牛可作耕耘之

用,便分给了幼子。钟声亮顺从了父亲的意愿,并没有嫌弃小黄牛,而且悉心喂养。心肠

好自有福报。一日,钟声亮牵了小黄牛外出放牧,在田野里,小黄牛用角将一段田埂推倒

了,露出一大堆白银,共计九车十八磅,钟声亮自此发迹,富甲一方,得以建起这座气势

不凡的“大屋”。至于那头为主人带来巨大财富的小黄牛,钟氏人对它感恩不尽,免于田

间耕耘牵犁的劳苦并有专门侍奉,小黄牛终了之时,钟氏人还用白银九百两随其葬下,利

用夜幕的掩护将其秘密埋在石角兴仁回头岭上,寓荣华富贵还会回头之意。而另一种说法

就是南宋末年,宋军抗辽失败,残部曾经驻扎过马头山,将部分金银掩埋在大屋村后的的

公主岩内,若干年后被钟氏父子所获。至于真相如何,因为历史悠久,查无证据,留给我

们的是一个千古之谜。

九厅十八井规模庞大,钟氏父子先后花费了18年时间才将其建好,其工程之大可

见一斑。相传九厅十八井的兴建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钟声亮的长子钟应魁勤奋好学,得

钦点七品京官,铨选巡政厅,荣耀无比。钟应魁得知父亲暴富的消息之后,便悄悄托人仿

画了一张北京翰林院的建筑式样图纸,并带回家乡仿造屋宅。十八年后,“九厅十八井”

竣工,钟氏父子准备迁居之际,钟应魁才猛然想起,自己并无翰林院学士的功名,不宜居

住这样规模和式样的住宅,否则难免儿子越级的忌讳。钟应魁将此疑难求之于同在北京为

官的潮州兄弟翰林学士钟鹏飞,钟鹏飞欣然同意以其名义“入火”(搬居),并亲笔题写

了“翰林院”三字牌匾,悬于正门头厅的雕花屏风上。有了“翰林院”牌匾的荫护,当地

的地方官吏就无法干涉,钟氏父子终于顺利地入住“九厅十八井”了。往后,牌匾成了钟

氏后人的骄傲,牌匾以其尊贵的身份及趣谈式的传说一直留传下来,牌匾于文革期间不幸

被焚毁,幸而留存下了作为历史见证的雕花屏风,百年荣耀终如流水去,只剩下屏风上挂

牌匾处浮华远去的空间以及古老的脍炙人口的传说



九厅十八井是一座城堡式的古老宅院,面积极大,掩隐在马头石大屋村众多红砖小

楼中,灰白的高墙庄严肃穆,立于墙下,外来之人顿生壁垒森严之感。墙高六米、厚七十

多厘米,墙外之人丝毫不能洞悉内里乾坤。据了解,围墙夯筑时混合了蚬壳灰、沙子、黄

泥、石灰、黄糖、纸巾、糯米粉等材料以提高其粘性和韧性,坚固难破,人们可以从高墙

上散布的若干大小各异的枪眼、炮眼和观察孔感受到几分百年古宅抵御外敌进犯的肃杀、

凛然。虽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和战火的摧残,迄今仍然屹立不倒。“九厅十八井”由围

墙、宅前水塘、主体大屋、两侧厢房及宅院后部的碉楼构成。古宅的唯一入口建于东面围

墙南端,是一个小门楼,共有三层,楼上是古时更夫、门卫的住处,门楼的门口镶嵌了坚

硬的麻石条,与硬实、厚重的木门构成了一首稳固的防御体系。门边有一方仅二十厘米的

小洞。“九厅十八井”由围墙、宅前水塘、主体大屋、两侧厢房及宅院后部的碉楼构成。

古宅的唯一入口建于东面围墙南端,是一个小门楼,共有三层,楼上是古时更夫、门卫的

住处,门楼的门口镶嵌了坚硬的麻石条,与硬实、厚重的木门构成了一首稳固的防御体

系。门边有一方仅二十厘米的小洞。小洞设计得特别小,仅容许小猫小狗出入其中,可见

当初宅院设计者心思之严密。

进入门楼后,左边是接待访客的客厅,右边是读书习文的书厅,取知书达礼之意。穿

过门楼,眼前是一块二千平方米大小的习武场地,场地东、西分设两条高一米多的麻石作

为升旗台,可见此地长久以来就有尚武的习俗。杂草丛生、异常荒凉的广场中央孤零零的

竖立着一根麻石柱,这根升旗用的石柱孤独的在向人们述说着自己昔日的辉煌。曾几何

时,这里是钟氏族人习武强身,护卫家园,刀光剑影,战旗猎猎,杀声震天。广场前方是

一口大水塘,清澈水面把整座古宅的外形轮廓倒影起来,它的亮丽和恢弘深深的吸引了每

一个路过的人。这种布局巧妙合理,具有“九厅十八井,井井水归塘”的寓意,与徽派建

筑“四水归堂”有异曲同工之妙。

习武场后就是宅院的主体建筑,不愧是建筑的代表,就连大门也是有其特色。大门建造豪

华大方,做工精细,极为考究,顶部斗拱飞檐,而且梁柱间、檐壁间签有精美的木雕、石

雕和砖雕。工艺精湛,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此外,门柱门框窗框门墩地

面均为清一色的大麻石或者是就地取材―用马头山的红岩石,美观大方,古朴典雅,极具

特色。

跨过头厅(连接头厅、二进厅、三进厅之间为曲折的围廊)越过天井,便是二进八柱大

厅,左右为耳房。由于长久没人居住,排水系统阻塞,地面显得湿漉漉,个别房里没有搬

走的家具散了一地,还有些耳房失修多年,杉木在雨水的浸泡下承受不了重荷,部分倒了

下来。杂草零星地长着,荒凉感觉油然而生。曾使人骄傲的地方,悄悄地沉睡着。

再往里面三进为上厅。左右窗框作为屏风,上面雕刻着蝙蝠,厅中间放着神台,过去

每月的初一、十五主人都会准时上香,祈求家庭平安、祥和。我们可以想像到当年主人追

求万世幸福、美满。屋的建筑结合岭南潮湿、多雨、闷热的特点,墙壁修筑的高高的,将

瓦片托离地面六米多,瓦片有利于疏风散热,兼顾室内通光特点,专门在屋顶上设有采光

的透明玻璃瓦。即使在炎炎的夏季,入内顿觉清凉、爽快如在空调室里,令人忘掉燥热,

抛去心头的抑郁。两端墙边修建锅耳山墙,飞檐翘瓦显得气宇轩昂。三进厅室两旁分布着

两列呈三间两廊布局的房子,据说二百多年前这里是房屋建造者分给七个儿子作为他们各

自的住所;宅院边上紧挨围墙是两排各十间厢房,呈夹护厅、房之势;厅、房、厢之间有

四条巷道隔开,间厅、房之间各可连通,设计巧妙。曾几何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

最多的时候住着380多的钟氏族人。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原有的人家纷纷搬移,只剩下

两三户人家,芳草瑟瑟,似乎向后人述说着自己昔日的辉煌。

在大厅的左右分别有青云巷,巷内各有三个小门进入,每个小门的门框都是从马头山上

红岩石中取来,与灰沙夯土墙有了鲜明的对比性。红色在中国表示喜庆,而红色作门框则

是主人追求出门吉祥如意。让入门者耳目一新。自南向北穿过巷道,从巷尾门楼走出,是

雕楼遗址所在。雕楼处于整座宅院的尾部,呈东西横列,建于一米多高的台基上,楼高十

数米,紧挨围墙,正面中间仅有一门出入,内里左右横列十八间房,一房为一井,称为

“十八井”;房间作村寨存放粮食、兵器之用,正中一厅供厨娘使用,为妇女厅,房前有

井一口,二者作为村塞抵御外敌围寨的粮、水储备,关系重大。“十八井”前左右各有一

间厨厅,与门厅、书厅、头厅、八柱大厅、上厅、左右耳厅、妇女厅合称“九厅”,这就

是“九厅十八井”的名称穿出左青云巷,拾级而上是一座碉堡遗址左右各排有九间二层楼

房即十八井,分别是当年主人的卧房、书房、会客厅、厨房也是住家贮存粮食和刀枪器械

之所。十八井的楼梯宽阔平缓可跑马上落,故称“跑马楼”。沿着荒废几十年的楼梯上

去,门框是保存较完整的红岩石,风吹雨淋开始了部分腐烂。曾经二层楼房已消失了,只

剩下一个框架。屋内可以贯通左右的半圆门,就如十七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使人感

觉到一种异国的风味。曾经的辉煌被无情的雨打风吹去,留下满目的杂草,令人深感遗

憾。

“九厅十八井”整体格局仿北京翰林院的建筑样式,坐北向南,略呈长方形。其布局

是宗祠形制,而阔三间,纵深三进。整座宅院属中轴线对称分布、厅与庭院相结合构建的

大型建筑群。九厅即指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

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楼背厅三井。九和十八,只是一个表多

数的词,不一定就只是九个厅十八个天井,往往很多民居都有超过九厅十八井的格局。其

厅、井布局科学合理,各厅各有功用。上厅供祭祀、族长议事,中厅接官议政,偏厅接客

会友,楼厅藏书课子,厢房横屋起居炊沐,家族聚居,集政、经、居、教于一体。“九厅

十八井”设计构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观念,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

体、附房分离,通风、采光、排水、卫生,连同子孙的发展都纳入规划之中。另外,它能

够使各种人才施展在建筑技术方面的艺术才能,造出飞檐翘角、雕梁刻柱。它继承了中原

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左右对称,布局严谨



下图为流经清远市区的北江,江边杨柳依依,绿草如茵,

沿岸楼房拔地而起



[attachmentid=293265]

[attachmentid=293266]

[attachmentid=293267]

[attachmentid=293268]

[attachmentid=293269]

[attachmentid=293270]

[attachmentid=293271]

[attachmentid=293273]


[attachmentid=293272]

[attachmentid=293274]

[attachmentid=293275]

[attachmentid=293276]

[attachmentid=293277]
 
清远清城区马头石村的九厅十八井



[attachmentid=293279]

马头石村不是一条大村,村民全姓钟,但却有文化广场,这让我长见识了

[attachmentid=293280]

远望马头石村

[attachmentid=293281]

珠江电视台曾报道过大屋村,清远现在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attachmentid=293282]

大屋被称为村,因为里面面积大,过去住户人口多,俨然村落


[attachmentid=293283]

大屋入口,正屋系坐北朝南的.我在大屋村入口处,这儿门前少见的干净卫生


[attachmentid=293284]

从大屋第一道门往里望

[attachmentid=293285]

大屋西门入口


[attachmentid=293286]

大屋侧墙

[attachmentid=293287]

从大屋第一道门往外望


[attachmentid=293288]

大屋墙窗


(待续)
 
[attachmentid=293303]

图为北面的大屋村碉楼遗迹。据说,此处主要屯放粮食、弓箭、刀、枪、

剑、戟等战备物资


[attachmentid=293304]

大屋残存的高达6米的古围墙,据了解,建墙的材料用岘壳、纸巾、黄糖、石

灰、砂子、黄泥、糯米粉等,这类材料混合堆沤一段时间后逐步春夯成墙。我用手指掐,

感觉到了它的无比坚硬,古围墙被风雨吹淋过了250年,被战火破坏过、地震震过,但至

今依然屹立,而四川汶川地震一震,那儿校舍几乎全崩,面对大屋,面对古围墙,我顿生

出一些感慨。



[attachmentid=293305]

图为大屋后人,她是一位地道的农妇,此刻正离家下田劳作,被我拦住接受

“问话”。她告诉我,住在大屋的钟家人很少很少了。
[


[attachmentid=293311]

我背后是大屋村的主体建筑物,我称它为正屋,正屋坐北朝南,门前有广

场,前头有围墙,墙外是一口大水塘,类似护城河。据说,当年这里旌旗在望,鼓角相

闻,钟氏后裔为保卫家园,操刀舞剑,持枪策马奔驰。大屋出过封建政府官员,也出过鼓

吹革命的造反者。


[attachmentid=293309]

在东边远眺大屋古围墙,依然感觉到它的不凡气势


[attachmentid=293307]

我背后的方位是大屋村的西门。我想,主人耗费巨大财力才建成了一座这座

大屋,那些年大户人家每逢办喜庆事,宾客如云,肯定热闹非凡。时过境迁,主人生前可

能也没料到今天是如此冷清



[attachmentid=293308]

大屋东边古围墙
 
因贫穷,有两户无力搬迁而留守家园的大屋村钟氏后裔。真是“穷在闹市无人

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经主人允许,我走进其中一户钟氏后裔大嫂的领地,看到了她在

小天井的墙壁上钉了一个插香筒,筒上方有一个牌印着“麒儿天上降 天官赐福 桂子

月中生
”,并拍了一组照片。大嫂是生活在希望之中,憧憬自己想的那种简简单单的

家庭幸福







[attachmentid=293324]


[attachmentid=293312]

图为大屋村广场一角,中间的小青年是来大屋探胞姐的,他姐姐嫁给了钟氏

的穷后裔,姐姐一家就住在大屋村。左边那墙后面就是大水塘了。左边姑娘很清秀,听说

我来自电白,有点惊讶。






[attachmentid=293313]

大屋村的钟氏后裔的一个住户,大嫂抱在怀里的是孙子

[attachmentid=293314]

穷人最大的财富是孩子,大嫂含饴弄孙活得也幸福。

[attachmentid=293315]

[attachmentid=293316]

这位大嫂住的房子有一台旧电视机,里面杂物不少,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attachmentid=293317]

贫困的钟氏后裔,在大屋可见到旧衣服、旧单车、旧竹梯、母鸡、公鸡、呼啦圈

[attachmentid=293318]

[attachmentid=293319]

[attachmentid=293320]

[attachmentid=293321]

经允许,我走进这里,地面有鸡饲料,没及时清扫的鸡屎散发出一股臭味。

[attachmentid=293322]

大屋的一个小天井,石墩的残留菜叶表明这儿有人

[attachmentid=293323]

大屋角落的单车,贫穷的主人任其雨淋日晒
 
因贫穷,有两户无力搬迁而留守家园的大屋村钟氏后裔。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

深山有远亲。”经主人允许,我走进其中一户钟氏后裔大嫂的领地,看到了她在小天井的

墙壁上钉了一个插香筒,筒上方有一个牌印着“麒儿天上降

天官赐福

桂子月中生”,并拍了一组照

片。大嫂是生活在希望之中,憧憬自己想的那种简简单单的家庭幸福。



[attachmentid=293326]

[attachmentid=293327]

大嫂的门前放着锄头、塑料桶,说明还在种地。那几只小鸭增添了几许生

气。

[attachmentid=293328]

从晾晒的小孩子衣服,大嫂的后代应该不止一个

[attachmentid=293329]

大嫂的鸡舍原是一间住人的房子,已坏损,与鸡舍相对不到一米是另一间住

房,有人在住,只是一场大雨后,囤积的雨水与鸡屎混合产生的异味一定很浓。
 
[attachmentid=293336]

大屋村的百年木柱

[attachmentid=293337]

大屋主体建筑正门的石柱

[attachmentid=293338]

主体建筑正门的石阶,石面不打滑,已历经200多年,未见磨损痕迹,适于老人拾级而上

[attachmentid=293339]

大屋村的中路屋宇为主体建筑的正门,正门是头厅,中座是八柱大厅,八柱

大厅两边又
各有一厅,后座是上厅。厅与厅之间,围栏曲折,栏杆护路,夹着

两个方形天井。

[attachmentid=293341]

正门里外都堆放着柴草,一旦起火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兄台了解得真透彻!
我出外,常常都是匆忙而过
 
QUOTE(byronroy @ 2012年04月15日 Sunday, 09:04 PM)
兄台了解得真透彻!
我出外,常常都是匆忙而过
[snapback]3348095[/snapback]​




---------------------------------------------------------------------------------------------


byronroy网友的留言有板有眼,言近旨远,不愧是个喝墨水多的读书人,

一个事业有成的人。
 
[attachmentid=293342]

正屋大门一角

[attachmentid=293343]

十八井遗迹


[attachmentid=293344]

沿着古台阶上到平台,向左转入去,就是十八井遗迹了



[attachmentid=293345]

马头石村人把每一间房叫做一井,图为18井遗迹(1)


[attachmentid=293346]

图为18井遗迹.这间房子地面已长出一棵很大的石榴树(2)


[attachmentid=293348]

石村人把每一间房叫做一井,图为18井遗迹(3)


[attachmentid=293347]

图为十八井台阶,每一级之间的高低都适合大人孩子马匹上落.
 
[attachmentid=293352]

每一路屋宇的北面都有一个倒U型的拱门



大屋村的房产属于许多钟氏族人。

在大屋村,这类烂顶的没有房门的房子有不少,.腐朽的杉木从房顶崩下,杂草处有野鸟啾

啾喊,有的房间,其门前干净清洁,房主似乎常回来走动,每一房间的窗 ,窗后是高大的围

墙。(见下列图片)

[attachmentid=293353]

[attachmentid=293355]


[attachmentid=293356]

[attachmentid=293357]

[attachmentid=293358]



[attachmentid=293359]
 


[attachmentid=293360]

天井两边是对称的住房,门框系红石加工而成。天井的规模式样,两边房子对称的数量是一致的

[attachmentid=293361]



[attachmentid=293362]

大屋三路屋宇之一,每一路都有一个方形天井,光线充足

[attachmentid=293363]

18井与正屋(左)遗迹

[attachmentid=293368]

[attachmentid=293369]

[attachmentid=293370]



[attachmentid=293364]

18井遗迹(1)


[attachmentid=293365]

18井遗迹(2)




attachmentid=293366]

大屋村的坚固围墙遗迹,墙体厚达70厘米,高6米(1).[

[attachmentid=293367]

b]大屋村的坚固围墙遗迹,墙体厚达70厘米,高6米.(2)
[
 
大屋村遗迹(一)





[attachmentid=293371]

[attachmentid=293372]

[attachmentid=293373]

[attachmentid=293374]

[attachmentid=293375]

[attachmentid=293376]

[attachmentid=293378]

[attachmentid=293377]
 
大屋村遗迹(二)





[attachmentid=293379]

[attachmentid=293380]

[attachmentid=293381]

[attachmentid=293382]

[attachmentid=293383]
[attachmentid=293384]

[attachmentid=293385]

[attachmentid=293386]

[attachmentid=293387]

[attachmentid=293388]
 

相似主题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