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独立思维的美 (2人在浏览)

byronroy

.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8-17
帖子
70,153
反馈评分
356
点数
191
?立思?才能造就集?智慧
2011年 05月 31日 07:42

美??匈?於集?智慧。投票?r?我??依靠大??磉x?褡?艹龅恼?渭摇M顿Y股市?r?我??假定?著?r?的推移?人????茏畛錾?墓?舅???I踔潦俏??的文化也越?碓蕉嗟赜杉?w行?樗??樱嚎纯措???目《美??枷瘛?American Idol)就可一目?然。

好消息是集?智慧???存在。?一群人被??到一??非常?的????r?比如??估?一下罐子?的??球?旦o或是??市的?#092;?⒙施o人??的失?往往??舜说窒?=Y果就造成平均答案常常出人意料地?蚀_。

不???南?⑹牵杭?w智慧是一?脆弱得?以置信的?象。一群?明人?一群盲?闹??H有一步之?。更糟糕的是?瑞士科?W家?行的一?新研究?示??代生活的互相??性可能?始使我??更?以?募?w智慧中?益了。

??很??巍Q芯咳?T召集了144位瑞士大?W生?安排他??坐在彼此隔?的工作隔?中?然後?他??回答各?????比如住在?黎世的新移民有多少。在很多情?r下?事???明集?智慧是正?的。比如????他???黎世的新移民有多少?r??W生??估?的中值??0,000。正?答案是10,067。

然後?科?W家??告?研究?ο蠼M里其他人的估??底帧_@?萤o?W生??就可以根??M里其他人的反??整自己?後的估?。?果令人失望。突然之??估?的?^?明??窄?人??在?o意?地彼此模仿。最?他??放大了自己的?差?而不是彼此抵消?差?正因?槿绱拴o每一?都造成估?的?底终`差更大。??管?些研究?ο蟾?凶孕耪J?樽约菏钦?_的──知道?e人的想法?他??更加安心──??自信?s用?了地方。

科?W家???⑦@??象??椤吧??绊?效??薄T?蟾嬷些o科?W家????近年?磉@?效???得越?碓狡毡椤.?竟?我??生活在一??充斥著民意?查、Facebook、有?新?和Twitter的?r代。我??不?嗟赜龅狡渌?说南敕īo群???嬖V自己?怎?想。

在一??理想的世界中?所有?些信息都?⑼晟莆??的想法。媒?和??上的各????⑥D化成各?思想和集?智慧。不??看起?硎???K非如此。

看看芝加哥大?W社??W家埃文斯(James Evans)最近?行的一?研究。在研究中?他??^去50年中?表的3,400?篇?W?文章?行了分析。??管期刊?底只??ふ疫@些信息?得容易多了──大部分文章?在都可以在?上找到──埃文斯?s???伴??底只??淼氖且?梦恼鹿???氖照?S伸端阉饕?姘凑毡灰?么?蹬帕形恼漏o?W者??往往??W㈧杜旁谇懊娴奈恼漏o造成?χ??容^低的研究的忽??即使是相?的研究。

我??生活的?r代看似一切皆可得?但我???s比以往任何?r候更有可能是在??同?拥?|西。?大流的?惑力是很?抗拒的。

??研究揭示了我??彼此超???的生活的不利方面。那?多重要的?C??有?於公民?立思考的能力?有?於他??抗拒最新潮流或泡沫的能力。正因?槿绱拴o就像我??的????所意?到的?培?言?自由、百家???非常重要。

然而???管??培?了新形式的集?行?椹o它也助?了新型集?愚昧。在我?????畔⑦^剩、?⑽??的想法“外包”?名人、?W者和Facebook好友之??集?想法?在更加普遍。我??只是引用?e人引用?的?|西?而不是?立思考。

我?????警惕??影?。保?集?智慧的唯一方法是保???人的?立性。

JONAH LEHRER

(本文作者JONAH LEHRER是《???街日?蟆?ead Case ?谀??谧骷摇#
 
QUOTE

我警惕@影。保o集w智慧的唯一方法是保o人的立性。
 
还没喝就醉,楼上酒量!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集体思维当独立思维来看。
 
QUOTE(飘落的黄叶 @ 2011年06月04日 Saturday, 01:39 PM)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集体思维当独立思维来看。
[snapback]3155207[/snapback]​



tongue.gif
社会主义讲究奉献和牺牲
 
个人主义要服从集体主义,独立思维要服从集体思维,自由意识要服从专制意识。 我们的宿命只有集体没有个体,要翻过来难于翻天。
 
不管什么人,只要将诉求上升到国家(集体)的高度,可以践踏一切个体的诉求。那怕是生命权,强制计生是最有力的注脚。
 
个体――家庭――国家(大家庭)

国家(大家庭)――家庭――个体

这个顺序排列不搞清楚,这片大陆就难有独立的人。

自然法则是先有人,后有家,最后有国家。顺应自然还是逆天而行选项并不复

杂。最要命的还有一个凌驾国家之上的集团。独立人上面顶着三座大山啊。
 
QUOTE
在著名学者、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看来,独立参选人的出现,既有利于提高人民代表的合法性,又能促使官方参选人和人民建立真正的联系,对训练国民的民主素养、拉近执政党和人民的距离都是大有好处的。针对目前出现的一些地方阻扰甚至打压独立参选人,王长江呼吁地方政府,“要看到这是大势所趋。对民主发展的这种大势,挡是挡不住的。只有顺应潮流,学会在大风大浪里游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想在中国的政坛上混,有独立思维的人只有一条路――死路。
 
我学西方文化精神的第一节课,导师就给我们讲中西文化精神的差别。
他说东方(中国)文化压抑个性以服从集体,西方文化讲究发扬个性。
 
自己知自己做什么事就行了。在疯子这么多的情况下,有办法就闪就行了。没办法就在捱的情况下尽量开心。

还有给你个忠告,不能批评政府,要不好象有个叫什么“农夫”的会跳出来很义正辞严的说你是学法

轮功的。

他很警惕,很保持革命警惕性的,B总你要小心,分分钟可能你就法

轮功

这帽子比玄海的圈子更吓人。

自己拾生!
 
看繁体字,有点费神。
smile.gif


独立思维才能造就集体智慧
2011年 05月 31日 07:42

美国有赖于集体智慧。投票时o我们依靠大众来选择最杰出的政治家。投资股市时o我们假定随着时间的推移o人们会受最出色的公司所吸引。甚至是我们的文化也越来越多地由集体行为所推动:看看电视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就可一目了然。

好消息是集体智能确实存在。当一群人被问到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时o比如说o估计一下罐子里的弹球数o或是纽约市的?#092;杀率o人们的失误往往会彼此抵消。结果就造成平均答案常常出人意料地准确。

不过o坏消息是:集体智慧是一种脆弱得难以置信的现象。一群聪明人与一群盲从之流仅有一步之遥。更糟糕的是o瑞士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o现代生活的互相联系性可能开始使我们更难以从集体智慧中获益了。

试验很简单。研究人员召集了144位瑞士大学生o安排他们坐在彼此隔绝的工作隔间中o然后让他们回答各种问题o比如住在苏黎世的新移民有多少。在很多情况下o事实证明集体智慧是正确的。比如o当问他们苏黎世的新移民有多少时o学生们估计的中值为10,000。正确答案是10,067。

然后o科学家们告诉研究对象组里其它人的估计数字。这样o学生们就可以根据组里其它人的反馈调整自己随后的估计。结果令人失望。突然之间o估计的区间明显变窄r人们在无意识地彼此模仿。最终他们放大了自己的误差o而不是彼此抵消误差o正因为如此o每一轮都造成估计的数字误差更大。尽管这些研究对象更有自信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知道别人的想法让他们更加安心──这种自信却用错了地方。

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影响效应”。在报告中o科学家们说o近年来这种效应变得越来越普遍。毕竟o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民意调查、Facebook、有线新闻和Twitter的时代。我们不断地遇到其它人的想法o群体会告诉自己该怎么想。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o所有这些信息都将完善我们的想法。媒体和网络上的各种观点将转化成各种思想和集体智慧。不过o看起来事实并非如此。

看看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埃文斯(James Evans)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在研究中o他对过去50年中发表的3,400万篇学术文章进行了分析。尽管期刊数字化令寻找这些信息变得容易多了──大部分文章现在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埃文斯却发现o伴随数字化而来的是引用文章范围的收窄。由于搜索引擎按照被引用次数排列文章o学者们往往会专注于排在前面的文章o造成对知名度较低的研究的忽视o即使是相关的研究。

我们生活的时代看似一切皆可得o但我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可能是在阅读同样的东西。随大流的诱惑力是很难抗拒的。

这项研究揭示了我们彼此超级联系的生活的不利方面。那么多重要的机构有赖于公民独立思考的能力o有赖于他们抗拒最新潮流或泡沫的能力。正因为如此o就像我们的国父们所意识到的o培养言论自由、百家争鸣非常重要。

然而o尽管网络培养了新形式的集体行为o它也助长了新型集体愚昧。在我们适应信息过剩、将我们的想法“外包”给名人、学者和Facebook好友之际o集体想法现在更加普遍。我们只是引用别人引用过的东西o而不是独立思考。

我们应该警惕这类影响。保护集体智慧的唯一方法是保护个人的独立性。

JONAH LEHRER

(本文作者JONAH LEHRER是《华尔街日报》Head Case 栏目专栏作家。)
 
我们必须清楚一个问题: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汇成一个民族的创造性思维。
没有个人的创造能力,也就没有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于是儒、墨、法、阴阳、纵横、杂家百家齐放,构成了中国文化基石,以后中国似乎再没有这样温暖的春天了。
似乎唐朝是比较繁荣的,读书人以儒家思想为主。李家以道教的祖师爷老子为祖,因此道家思想得一发扬,同时李唐时禅宗在中国开花结果,广东一个不认字的樵夫慧能以无上智慧说出《六祖坛经》,一花开五朵,结果自然成,禅宗从此渗透中华民族的骨髓。

一个民族不但要宽容个体的创造性,还是鼓励个体的创造性。中国的文化是阴性为主的文化,这和中国的政治环境有关。
中国以科技为主的的阳性文学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和统治者的引导有关。
据说也和孔子有关。
南C瑾在《〈论语〉别裁》中谈到,孔子不重视科学,再加上以做官为读书目的的科举制度使两千年多年来读书人都不研究科学(医学除外),倒是学易学。

中国在科学上落后于世界,不过是二三百年的历史,而这三百年的落后,开始缘于清朝的愚蠢。
清朝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召唤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清朝统治者为自己的利益,闭关锁国,拒绝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科技,而此时,读书人以做官为理想,仍然捧着几千年前和科学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蔑视科技的四书五经。
论语中有个故事,有学生问孔子种田的技术。
孔子很不高兴地说:一个人道德智慧高了自能近悦远来,哪用考虑种田的技术?
于是,二千多年来,儒生都不敢关心生产技术了,怕被孔子笑话。

在鸦片战争前夕,大英帝国为了与中国友好来往,拿出了最大的诚意,送来了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包括最选进的军事科技成果。
但是由于来使不肯跪拜中国皇帝,中国君臣拒绝英国的善意献礼,拒绝大英帝国的科学启蒙,关闭了开放学习的大门。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林则徐销烟了。销烟并不无妥,但是其中仍然有许多我们简单的教科没有提到的问题,包括中英间的误会。
于是在英帝国议会经过表决,决定对清国动武。

这很简单,地球村的年代走近,友好敲清朝的门,清国不开,时代那就破门而入。
聪明人带着命运走,愚蠢人被命运拖着走。清朝是给命运揍着走的。
 
QUOTE(叁0如狼 @ 2011年06月05日 Sunday, 03:49 AM)
自己知自己做什么事就行了。在疯子这么多的情况下,有办法就闪就行了。没办法就在捱的情况下尽量开心。

还有给你个忠告,不能批评政府,要不好象有个叫什么“农夫”的会跳出来很义正辞严的说你是学法

轮功的。

他很警惕,很保持革命警惕性的,B总你要小心,分分钟可能你就法

轮功

这帽子比玄海的圈子更吓人。

自己拾生!
[snapback]3155430[/snapback]​



谢谢法师指导!
昨晚没招待好法师,请多多谅解!
ha.gif
 
中国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造有害商品的能力有余。
创造能力都用在制造有毒食品上了。
中国制造是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代名词。
为什么?中国产品没有重视创造?
商人告诉我们:中国制造以廉价取胜,一旦投入创新研究,由于知识产权不能受保护,创新投入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我们的产品,为了以廉价抢占市场,拼命压榨成本,直至不考虑质量。
但是同时,中国人的创造力又非常强,为了食品的销路,中国食品使用各种添加剂,创造出受消费者欢迎的有毒食品。
中国制造一旦丧失了良知,创造力表现为制造有毒食品。
三鹿奶粉、双汇火腿、地沟油、有毒大米、有毒面粉・・・・・・层出不穷,甚至不能吃的玩具都有毒。
我们不知道将会发现下一种有毒食物是什么,但是我们永远不会低估中国商人制造有毒食品的创造能力。
中国商人和质检官员一旦丧失了道德的底线,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个人利益重要,还是一个民族的利益重要?
一个集团的利益重要,还是一个民族的未来重要?
大清帝国对英国做出回答:爱觉新罗的未来远比中国的未来重要。
 
QUOTE(孔子老婆 @ 2011年06月04日 Saturday, 07:39 PM)
想在中国的政坛上混,有独立思维的人只有一条路――死路。
[snapback]3155343[/snapback]​



未必
tongue.gif
 
想在中国的政坛上混,有独立思维的人只有一条路――死路。


有同感,也比较实际。
 
强烈推荐刘瑜著作《送你一颗子弹》的《在不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46775/

QUOTE

在不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2009-05-30 02:21:00   来自: drunkpiano
  
   当意识到为了看这个话剧,我已经花了30镑票钱、35镑交通费和15镑额外的午饭钱之后,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别让人失望啊,这80英镑本来可以用来买30盒鸡蛋或两顿火锅或一条连衣裙的呀。

   《Burnt by the Sun》没有让人失望。
   看到一半的时候,还是有点失望的。当Mitya义正词严地讥讽Sergei的时候,我又看到那种熟悉的“正义者谴责堕落者”的黑白分明。但是该话剧的第二部分戏剧化打了一个U-turn,整个故事骤然立体了起来。

   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苏联。Sergei是个苏联将军,Marousia是他的年轻妻子,Nadia是他们可爱的女儿。他们一家,以及Marousia的众多亲友,到湖边渡假。快乐的假日被一个突然的来访者打断:Mitya,Marousia的旧情人,在消失了12年之后突然造访。他指责Marousia背叛了他们的爱情,卖身求荣投靠了将军。Marousia则指责他当年不辞而别。一个丑陋的事实逐渐浮现出来:当年Mitya不辞而别是Sergei暗下的命令:为了得到她,Sergei秘密将他派往巴黎做情报人员,Mitya为了“回到故乡的机会”而接受了任务,却一走12年。然而Mitya真的是“不得不”做特务吗?Sergei质问他:你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你出卖朋友,做秘密警察,双手沾满了鲜血,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回到故乡的机会”,你才是卖身求荣的刽子手。然后一个更丑陋的事实浮现出来:Mitya此行,是以秘密警察的身份来逮捕Sergei的――1936年,正是斯大林党内清洗的前夜。

   如果说该剧有个中心思想的话,它可以用Mitya和Sergei之间的这段简短对话来概括:

   Mitya: 你比任何人都清楚我是被迫的!
   Sergei: 不存在所谓的被迫,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只要你愿意为之付出代价!


   “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也就是说,不是,或不仅仅是,斯大林的邪恶,不是,或不仅仅是,克克勃的淫威,不是,或不仅仅是,古拉格群岛的恐怖,造就了肃反清洗的恐怖,是每个人――每个普普通通的人――当时作出的选择。专制能够得逞,不可能靠一个人的伎俩,它一定是成千上万人合力的结果:是他们的“协助”,或至少他们的沉默,为专制者铺好了台阶。

   就是说,虽然Mitya当初无奈做了特务,他不是无辜的,因为12年的浸染已经使他成了制度本身;虽然指控Sergei是“德国间谍”完全是污蔑,他也不是无辜的,因为清洗之前他是那个制度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甚至Marousia和家人也不是无辜的,正是他们十几年的沉默让这个制度越来越坚固。当Marousia的奶奶不断追忆“解放前”的音乐多美好时,Sergei问:如果你们真觉得过去的时光多么美好,你们为什么不站出来捍卫它呢?你曾经有机会选择。

   “你曾经有机会选择”,道出自由主义的要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自由主义是关于政府角色的理论,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是关于个人责任的理论――因为正是个体在其日常生活中对自由的实践,使得限制政府专权变得可能。一个自由制度就象一条公路,没有无数清洁工、修路工持之以恒的清扫修补,它将很快在风吹日晒中退化为荒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最小政府”的前提恰恰是“最充分的个人”。人类通过左翼或右翼极权主义逃避自由的冲动也由此可以理解,因为越大的自由意味着越大的责任,因为一个自由的人注定是一个精神上的孤儿,他无依无靠,除了自己的头脑和心灵。

   看这个话剧,不能不想起中国曾经的残酷政治运动。从80年代到现在,“伤痕文学”层出不穷。上至老右派,下至红卫兵,几乎人人都自称是牺牲品。也许所有这些人都应该去看看《Burnt by the Sun》,那么他们也许会明白:如果你曾经在文革早期曾积极批斗过别人,那么你在文革后期被赶下去就不再无辜;如果你曾经在大跃进中强迫农民交出不存在的藏粮,那么你在四清中被批斗就不再无辜;如果你曾经暴力剥夺“地富反坏右”的财产,那么你在公社化运动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粮食被村干部抢走时就不再无辜;如果你曾经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委员称号那个职务待遇,那么你被打成右派时就不再无辜……如果你在这一切运动中一直保持沉默,那么当你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机器中血肉横飞时,你要知道,不是别人,你,你自己,是自己的掘墓人。

   当然,今天去苛责历史人物也许太奢侈。在肉体毁灭和精神毁灭之间的选择,也许根本就不是自由。专制制度的残酷,就在于它让个体在这种“不可能”和那种“不可能”之间进行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生于长于今天这个时代的人未必更好,只是更幸运而已。也许任何时代的人可以做的,只是在“可能”变成“不可能”之前,及时地说不。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