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铺路
教授
- 注册
- 2009-12-15
- 帖子
- 2,512
- 反馈评分
- 20
- 点数
- 61
2015-04-28 09:56:00 作者:孙广宇 李慧敏 来源:茂名新闻网讯
茂名新闻网讯 4月26日,来自国内外的杨公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嘉宾上千人齐聚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信宜市镇隆镇古城(窦州),隆重举行纪念杨筠松诞辰1181周年活动。
据了解,人居地理文化宗师、唐朝国师杨筠松是“唐代窦州人”。古称“窦州”的信宜是杨公的出生地,也是杨公的“第一故里”和“杨公文化”发源地。博大精深的杨筠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岭南和信宜地理发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人口居住社区史和建设新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经过千年的历史演变,信宜仍然保存着深厚的杨筠松文化底蕴,以及杨筠松授意徒裔规划、布局的名胜古迹众多,近代建筑集中成片,街区特色鲜明,城区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好。2014年,信宜市被确认为“杨筠松文化发源地”。2015年,信宜杨筠松文化入选茂名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杨筠松文化已成为信宜市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和旅游文化中一项重要内容。
这次由信宜市杨筠松文化研究学会主办的首届杨筠松文化节系列活动旨在加大“杨公文化”研究和宣传力度,使杨筠松扶贫济困的思想得到传承和发扬,借助名人效应,丰富信宜人文文化的内涵,扩大信宜影响力,促进信宜经济、旅游文化发展,提高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树立“广东省生态优闲美丽山城”的形象。
\\
当日上午9点30分,杨筠松诞辰纪念活动在古城(窦州)学宫内举行,信宜杨筠松文化研究学会名誉主席、易学泰斗邵伟华等专家学者代表共同为杨公雕像揭像。下午,在信宜西江温泉度假村进行了杨筠松文化主题书画创作,召开杨筠松文化与生态、人居和旅游文化研讨会。晚上还举行了杨筠松文化学术之夜名人书画、玉器、古董义卖和拍卖等活动。
人物解读
杨筠松 (世称杨救贫),于唐文宗太和八年(843年)三月初八戌时出生在广东窦州(今信宜市镇隆镇)。杨公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1 7岁登科及第,随即步入仕途,至唐僖宗朝任国师(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僖宗广明元年),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文官),掌管灵台地理事。任职期间研读地理典籍,得其要领,为后来杨筠松创立“地理文化”和成为地理名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杨筠松创造了自唐代以来,有系统理论、有具体实践操作规程的中国地理文化,开创了中国地理文化的新时代,杨筠松文化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广大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中产生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世界的华人都奉杨筠松为地理文化祖师。
杨筠松生前足迹走遍赣南等地,以地理术传曾文迪、刘江东等高徒,并为百姓勘定宅地,济世救民,被称为“救贫先生”。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被后人尊称为“杨公”。
记者孙广宇 李慧敏报道
编辑SGY
茂名新闻网讯 4月26日,来自国内外的杨公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嘉宾上千人齐聚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信宜市镇隆镇古城(窦州),隆重举行纪念杨筠松诞辰1181周年活动。
据了解,人居地理文化宗师、唐朝国师杨筠松是“唐代窦州人”。古称“窦州”的信宜是杨公的出生地,也是杨公的“第一故里”和“杨公文化”发源地。博大精深的杨筠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岭南和信宜地理发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人口居住社区史和建设新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经过千年的历史演变,信宜仍然保存着深厚的杨筠松文化底蕴,以及杨筠松授意徒裔规划、布局的名胜古迹众多,近代建筑集中成片,街区特色鲜明,城区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好。2014年,信宜市被确认为“杨筠松文化发源地”。2015年,信宜杨筠松文化入选茂名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杨筠松文化已成为信宜市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和旅游文化中一项重要内容。
这次由信宜市杨筠松文化研究学会主办的首届杨筠松文化节系列活动旨在加大“杨公文化”研究和宣传力度,使杨筠松扶贫济困的思想得到传承和发扬,借助名人效应,丰富信宜人文文化的内涵,扩大信宜影响力,促进信宜经济、旅游文化发展,提高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树立“广东省生态优闲美丽山城”的形象。
\\
当日上午9点30分,杨筠松诞辰纪念活动在古城(窦州)学宫内举行,信宜杨筠松文化研究学会名誉主席、易学泰斗邵伟华等专家学者代表共同为杨公雕像揭像。下午,在信宜西江温泉度假村进行了杨筠松文化主题书画创作,召开杨筠松文化与生态、人居和旅游文化研讨会。晚上还举行了杨筠松文化学术之夜名人书画、玉器、古董义卖和拍卖等活动。
人物解读
杨筠松 (世称杨救贫),于唐文宗太和八年(843年)三月初八戌时出生在广东窦州(今信宜市镇隆镇)。杨公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1 7岁登科及第,随即步入仕途,至唐僖宗朝任国师(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僖宗广明元年),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文官),掌管灵台地理事。任职期间研读地理典籍,得其要领,为后来杨筠松创立“地理文化”和成为地理名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杨筠松创造了自唐代以来,有系统理论、有具体实践操作规程的中国地理文化,开创了中国地理文化的新时代,杨筠松文化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广大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中产生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世界的华人都奉杨筠松为地理文化祖师。
杨筠松生前足迹走遍赣南等地,以地理术传曾文迪、刘江东等高徒,并为百姓勘定宅地,济世救民,被称为“救贫先生”。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被后人尊称为“杨公”。
记者孙广宇 李慧敏报道
编辑SGY
附件
-
20150430100210540.jpg143.8 KB · 查看: 67
-
20150430100248855.jpg246.8 KB · 查看: 49
-
20150430100235450.jpg194 KB · 查看: 68
-
20150430100250491.jpg165.3 KB · 查看: 67
-
20150430100239927.jpg225.1 KB · 查看: 57
-
20150430100315344.jpg217.9 KB · 查看: 74
-
20150430100241819.jpg231.7 KB · 查看: 64
-
20150430100317389.jpg216.8 KB · 查看: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