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6-09-25
- 帖子
- 25,094
- 反馈评分
- 766
- 点数
- 191
《电白海方歌谣一瞥》:
民间文学作品集,王安仁编。1927年,由电城金昌印书局承印出版。该书辑进电白县电城、马踏、树仔、爵山等海话地区民间流传的歌谣。原版本散失殆尽。1987年,由电白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于马踏、树仔和茶山搜集到三本残本,校勘后重版。重印本186页,分为八大类,收进歌谣近1000首。这些歌谣具有浓烈的地方气息,古朴、谐趣。如:
红云飞过白云端,无水做田春过春;
无牛来驶受人气,无女织麻单穿裙。
又如:
光棍仔唱光棍歌,蟛蜞驮鸭过田塍。
老鼠驮猫过屋脊,蛤仔跳跳来吞蛇。
放火烧坡捉黄鳝,竹尾装笼捉水蛇。
然而,作品中的许多方言字都是自造,实属牵强附会,虽详加注释,仍甚为费解。
编者王安仁(1894―1955年),电白县马踏乡人(后迁居电城)。1924年毕业于广西陆地测量学校;1925至1926年在电城小学任教;1927年至1942年任广东测量局科员;1944年至1945年在电白实践中学莘陂分校任教; 1946至1947任电城测量所所长;1948至1949年于马踏乡中心小学任教。解放后,先后于县府生产建设科、农业建设科、水利科任科员、技术员,1955年病逝,终年61岁。
(http://hi.baidu.com/wwkk8/blog/item/077f41d622ed312b06088be8.html)
以上看〈电白人〉的介绍:
(http://www.dbtxw.com/zazhi/2008/4/a_62.htm)
海方歌谣是电白县电城、马踏、树仔、爵山等海话地区民间流传的歌谣。1927年由王安仁曾编写续集,电城金昌印书局承印出版。原版本散失殆尽。1987年,由电白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于马踏、树仔和茶山搜集到三本残本,校勘后重版。重印本186页,分为八大类,收进歌谣近1000首。这些歌谣具有浓烈的地方气息,古朴、谐趣。如:
(一)
红云飞过白云端,无水做田春过春;
无牛来驶受人气,无女织麻单穿裙。
(注:1、在天旱年农人没水耕田向天泄苦。)
(二)
光棍仔唱光棍歌,蟛蜞驮鸭过田塍。
老鼠驮猫过屋脊,蛤仔跳跳来吞蛇。
放火烧坡捉黄鳝,竹尾装笼捉水蛇。
(注:即说做光棍之人不说老实话。)
(三)
月光光月红红,虎神(苍蝇)担伞做媒人。
螃蜞柔柔做轿杆,草猛长长做客郎。
蛤仔跳跳做新妇,歪嘴蟾蜍做家翁。
(四)
月公光光,贼城(佬)去劫旦家城(佬)村。
盲哑阿味叫人捉,无脚阿叔猛去追。
泵声跳下无水井,无勾井杆勾起来。
勾着头发喳喳响,一看都是和尚光光头。
(注:旧社会旦家人既无屋也无村都是住在船上。)
(五)
两姊妹去趁圩,嫁大军不识话。
嫁同志无疃啵红头子又取齐(注)。
不如嫁个打石子,七八角钱也到皮,无石打卖烂鞋。
(注:红头子是指解放初期搬运工人戴红帽,当时人们叫他们做红头子,形容解放初农村一些青年妇女羡慕城市生活。)
(六)
短袖衫仔五色边,不用做工亦取钱。
摸摸嘴,掴掴鼻,讲讲笑笑算一天。
奇又奇,一样工价二样钱。
老老阿婆发八百(国民党时国币八百元),后生阿娘发千二。
后生阿娘经手取,老老阿婆欠到年。
(注:解放前电城有个“白鼻”漏主佣,沿海农民代他塞盐田堤,从中调戏一些年青妇女,欺负一些老年妇女,被人造歌讥笑他。)
(七)
月公光光,细仔地跎村过村。
有心做娘留门等,无心做娘早关门。
前娘打子使麻骨,后娘打子使铁锤。
前娘宰鸡留个腿,后娘宰鸡留条肠。
(八)
日头起东唠,又落西啊,不见娘人送饭来。
不知柴青无着火啊,不知子哭呢不得闲。
(注:做田人在田头做工过了午,家内娘子未能及时送中午饭。)
(九)
南风透透北风车啊,竹筒载水呢救条命。
十八铜钱籴笆(合)米,嗑水留饭等亲者。
亲者来到担橙坐啊,捡口槟榔奉盅茶。
我在茶山有茶吃啊,我在海南有槟榔。
槟榔青槟榔红,槟榔结子吊灯笼。
手甲开花猫妙绸啊,枣子冰糖救好人。
(十)
正月正,新郎家。(注:旧社会农村人一年到头是新年时才闲,所以在新年请新郎过门。)
二月二,买头牛子来串鼻;(注:农人一般在二月二日串牛鼻才觉吉利。)
三月三,炒虎神(苍蝇)蚊子脚;(注:旧风俗炒了当年就没蚊蝇。)
四月四,探亚置;(姊)
五月五,龙船子上海舞;(注:五月五日是端午龙舟节。)
六月六,开芋眼;(注:按季节一般要过六月六日才可挖芋。)
七月七,挪尼(姑稔)甜龙眼结;
八月八,南方豆好检锲;(荚)
九月九,先生不走学生走;
十月十,新米饭胀到目;
十一月十一,夹禾草盖屋脊;(注:旧社会穷人住茅屋,一般要在刈完晚稻后才有茅草盖屋。)
十二月十二,养个鸡仔来过年。
作品中的许多方言字都是自造,实属牵强附会,虽详加注释,仍甚为费解。
编者王安仁(1894―1955年),电白县马踏乡人(后迁居电城)。1924年毕业于广西陆地测量学校;1925至1926年在电城小学任教;1927年至1942年任广东测量局科员;1944年至1945年在电白实践中学莘陂分校任教; 1946至1947任电城测量所所长;1948至1949年于马踏乡中心小学任教。解放后,先后于县府生产建设科、农业建设科、水利科任科员、技术员,1955年病逝,终年61岁。
民间文学作品集,王安仁编。1927年,由电城金昌印书局承印出版。该书辑进电白县电城、马踏、树仔、爵山等海话地区民间流传的歌谣。原版本散失殆尽。1987年,由电白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于马踏、树仔和茶山搜集到三本残本,校勘后重版。重印本186页,分为八大类,收进歌谣近1000首。这些歌谣具有浓烈的地方气息,古朴、谐趣。如:
红云飞过白云端,无水做田春过春;
无牛来驶受人气,无女织麻单穿裙。
又如:
光棍仔唱光棍歌,蟛蜞驮鸭过田塍。
老鼠驮猫过屋脊,蛤仔跳跳来吞蛇。
放火烧坡捉黄鳝,竹尾装笼捉水蛇。
然而,作品中的许多方言字都是自造,实属牵强附会,虽详加注释,仍甚为费解。
编者王安仁(1894―1955年),电白县马踏乡人(后迁居电城)。1924年毕业于广西陆地测量学校;1925至1926年在电城小学任教;1927年至1942年任广东测量局科员;1944年至1945年在电白实践中学莘陂分校任教; 1946至1947任电城测量所所长;1948至1949年于马踏乡中心小学任教。解放后,先后于县府生产建设科、农业建设科、水利科任科员、技术员,1955年病逝,终年61岁。
(http://hi.baidu.com/wwkk8/blog/item/077f41d622ed312b06088be8.html)
以上看〈电白人〉的介绍:
(http://www.dbtxw.com/zazhi/2008/4/a_62.htm)
海方歌谣是电白县电城、马踏、树仔、爵山等海话地区民间流传的歌谣。1927年由王安仁曾编写续集,电城金昌印书局承印出版。原版本散失殆尽。1987年,由电白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于马踏、树仔和茶山搜集到三本残本,校勘后重版。重印本186页,分为八大类,收进歌谣近1000首。这些歌谣具有浓烈的地方气息,古朴、谐趣。如:
(一)
红云飞过白云端,无水做田春过春;
无牛来驶受人气,无女织麻单穿裙。
(注:1、在天旱年农人没水耕田向天泄苦。)
(二)
光棍仔唱光棍歌,蟛蜞驮鸭过田塍。
老鼠驮猫过屋脊,蛤仔跳跳来吞蛇。
放火烧坡捉黄鳝,竹尾装笼捉水蛇。
(注:即说做光棍之人不说老实话。)
(三)
月光光月红红,虎神(苍蝇)担伞做媒人。
螃蜞柔柔做轿杆,草猛长长做客郎。
蛤仔跳跳做新妇,歪嘴蟾蜍做家翁。
(四)
月公光光,贼城(佬)去劫旦家城(佬)村。
盲哑阿味叫人捉,无脚阿叔猛去追。
泵声跳下无水井,无勾井杆勾起来。
勾着头发喳喳响,一看都是和尚光光头。
(注:旧社会旦家人既无屋也无村都是住在船上。)
(五)
两姊妹去趁圩,嫁大军不识话。
嫁同志无疃啵红头子又取齐(注)。
不如嫁个打石子,七八角钱也到皮,无石打卖烂鞋。
(注:红头子是指解放初期搬运工人戴红帽,当时人们叫他们做红头子,形容解放初农村一些青年妇女羡慕城市生活。)
(六)
短袖衫仔五色边,不用做工亦取钱。
摸摸嘴,掴掴鼻,讲讲笑笑算一天。
奇又奇,一样工价二样钱。
老老阿婆发八百(国民党时国币八百元),后生阿娘发千二。
后生阿娘经手取,老老阿婆欠到年。
(注:解放前电城有个“白鼻”漏主佣,沿海农民代他塞盐田堤,从中调戏一些年青妇女,欺负一些老年妇女,被人造歌讥笑他。)
(七)
月公光光,细仔地跎村过村。
有心做娘留门等,无心做娘早关门。
前娘打子使麻骨,后娘打子使铁锤。
前娘宰鸡留个腿,后娘宰鸡留条肠。
(八)
日头起东唠,又落西啊,不见娘人送饭来。
不知柴青无着火啊,不知子哭呢不得闲。
(注:做田人在田头做工过了午,家内娘子未能及时送中午饭。)
(九)
南风透透北风车啊,竹筒载水呢救条命。
十八铜钱籴笆(合)米,嗑水留饭等亲者。
亲者来到担橙坐啊,捡口槟榔奉盅茶。
我在茶山有茶吃啊,我在海南有槟榔。
槟榔青槟榔红,槟榔结子吊灯笼。
手甲开花猫妙绸啊,枣子冰糖救好人。
(十)
正月正,新郎家。(注:旧社会农村人一年到头是新年时才闲,所以在新年请新郎过门。)
二月二,买头牛子来串鼻;(注:农人一般在二月二日串牛鼻才觉吉利。)
三月三,炒虎神(苍蝇)蚊子脚;(注:旧风俗炒了当年就没蚊蝇。)
四月四,探亚置;(姊)
五月五,龙船子上海舞;(注:五月五日是端午龙舟节。)
六月六,开芋眼;(注:按季节一般要过六月六日才可挖芋。)
七月七,挪尼(姑稔)甜龙眼结;
八月八,南方豆好检锲;(荚)
九月九,先生不走学生走;
十月十,新米饭胀到目;
十一月十一,夹禾草盖屋脊;(注:旧社会穷人住茅屋,一般要在刈完晚稻后才有茅草盖屋。)
十二月十二,养个鸡仔来过年。
作品中的许多方言字都是自造,实属牵强附会,虽详加注释,仍甚为费解。
编者王安仁(1894―1955年),电白县马踏乡人(后迁居电城)。1924年毕业于广西陆地测量学校;1925至1926年在电城小学任教;1927年至1942年任广东测量局科员;1944年至1945年在电白实践中学莘陂分校任教; 1946至1947任电城测量所所长;1948至1949年于马踏乡中心小学任教。解放后,先后于县府生产建设科、农业建设科、水利科任科员、技术员,1955年病逝,终年61岁。